赤峰市:全力创建国家级农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赤峰市:全力创建国家级农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11-17 08: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传承·传播·创新”——农牧文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赤峰市召开。来自国家及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专家、农牧文化研究学者,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赤峰市政府和有关文旅部门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了农牧文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赤峰是农牧文明交相辉映的千年沃土,更是北方文化基因的“活态载体”。8000年兴隆洼文化点燃了旱作农业的火种,草原游牧文明孕育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底蕴,30多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守望相助,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彼此渗透,造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生态。农牧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芒。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农耕与游牧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许多古老的技艺、习俗和信仰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农牧文化遗产,赤峰市积极构建了梯次合理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截止目前,全市拥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6项、自治区级89项、市级233项;建成6个自治区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3处非遗展示空间、13个市级以上非遗特色村镇、11个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30个市级以上非遗工坊、13个“非遗在社区”试点。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开设宣传专栏、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为创建国家级农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筑牢了坚实根基。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将赤峰列为全区首个“国家级农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培育对象,先后下达近千万元自治区级专项资金,从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逐条解读到规划纲要的多轮优化,文旅厅多次委派专业团队下沉指导,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全方位、零距离”的帮扶。

“创建国家级农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要以保护和传承农牧文化为核心目标,突出赤峰地区农牧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为实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通过这些举措让赤峰市古老的农牧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刘鹏飞表示(端木、姜涛)

【责任编辑:舒靓】
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XXX(署名)”,除与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