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统筹纾困 节水兴城——写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

乌兰察布:统筹纾困 节水兴城——写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

来源:乌兰察布云 2025-11-13 14: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为人均水资源仅484立方米的城市,乌兰察布高质量发展一度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近年来,我市毅然跳出过度开发的旧思维,用系统治水的硬举措修复生态,用全方位节水的实招守住底线,更以全民共治的合力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契合地域实际,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特色路径。

节水先行 打赢湖泊生态修复战

清晨,商都县察汗淖尔的湖岸线上,巡护人员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分工明确,有人用GPS定位仪校准重点水域坐标,有人拿着望远镜观察湖面水体、记录数据、整理归档,为治理察汗淖尔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多年治理,察汗淖尔生态逐步恢复。记者 周卫兵 摄

商都县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董裴介绍,聚焦察汗淖尔流域治理,商都县大力推行“水改旱”、封停机电井、拆除喷灌圈等治理措施,并为参与农户每亩补贴288.5元。目前周边18.98万亩地完成转型,昔日的“抽水大户”变为“节水先锋”。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凉城县,正午时分,岱海湖面波光粼粼,偶尔有水鸟掠过,漾起一圈圈细小的波纹。作为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岱海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其生态治理一直是乌兰察布水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改善岱海的生态环境,凉城县采取“内外兼修”的治理举措。一方面,将26万亩农田退出灌溉,1001眼机电井封停,年节约地下水2600多万立方米,有效减少了水资源过度开采;岱海电厂从水冷改为空冷,年节水840多万立方米,工业用水实现了绿色转型。另一方面,2022年,历时19个月的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通水,为岱海重现水清鱼跃的盛景注入能量。

经过多年的系统治理,如今的岱海水质基本保持稳定,2025年高锰酸盐指数首次低于地表水V类标准限值,流域内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湿地内鸟类种类从治理前的68种增加到101种。

走进察右前旗黄旗海生态保护智慧化监管中心,中心副主任谢小飞正专注地核对现场监控设备与传感器采集的生态数据,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谢小飞介绍:“过去全靠人工徒步巡查,既费时费力,监管还存在滞后性。如今‘用数据说话、靠科技管护’的创新理念,让黄旗海治理实现了从人工巡查到智能预警的转变,开创了自治区级保护区智能化管控的先河。”

除了智慧化监管,察右前旗还以“优、拆、围、禁、收、疏、补、管”八项举措为核心抓手,累计投入资金3.49亿元,落地实施相关项目42个,推动黄旗海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全力攻坚 构筑全域节水防线

破解“水困局”,既要精准治水,又要全面节水。乌兰察布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工业、城乡、生态三大领域,以精准施策、科技赋能、项目带动构建全方位节水体系,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牢水资源保障防线。

在位于卓资县的内蒙古伊东冀东水泥有限公司车间,只见冷却水流经新加装的节水设备后,循环往复,几乎没有浪费。公司副经理李喜凤介绍:“我们为车间冷却塔新增了2台节水装置。其就像水资源利用的‘增效器’,让企业年节水量提升约12%。”

在乌兰察布,像这样的工业节水举措并非个例。2025年,我市第一批评定的14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全部成功入选自治区节水型企业名单。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备升级等方式,不断探索节水新路径,带动全行业向着节水转型的方向大步迈进。

为从源头上遏制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我市严守地下水取用“红线”,对火电、钢铁等高耗水行业的新建项目,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鼓励企业优先使用再生水、地表水,让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高效。如今,全市工业中水利用率已达61%。

与此同时,践行节水理念的生动实践正发生在乌兰察布的每一个角落——

在城镇街头,施工人员正忙碌地穿梭于各个角落更换老旧水管,为城市的供水系统“舒筋活络”。目前,全市8个城镇管网漏损治理项目全部开工,已完工5项,累计改造一二级及小区老旧管网91.795公里,新建、改造雨水管网46.352公里,让珍贵的水资源不再悄悄流失。

在城市绿地,白泉山公园智能滴灌系统的细水管藏在草丛中,水珠精准滴落在植物根部,相较传统漫灌节水50%;霸王河两岸,油松、丁香等节水耐旱植物取代了高耗水植物。全市园林绿化再生水使用率已达31.24%,察右前旗、察右中旗等5个旗县更是实现园林绿化完全使用再生水,让“废水”变“活水”。

“我们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明确地表水、地下水利用上限,由过去的‘以水找产’转变为‘以水定产’。目前,全市用水总量管控在5.74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1.9%。”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康凤林表示,下一步,市水利局将进一步细化管控措施,把地下水分解落实到乡镇地下水管理单元,地表水分配精准到每条河流,通过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全民共治 凝聚节水兴城合力

节水兴城,功在政府施策,成在全民参与。在筑牢行业节水防线的基础上,我市以《乌兰察布市节水行动工作方案》为指引,推动水利、住建、教育等多部门联动,将节水宣传延伸至社区、校园等基层末梢。

“水是生命之源,咱们生活里藏着多少节水小秘密呀?”在集宁师范附中的科普课堂上,老师正通过生动的PPT演示和趣味节水实验,向学生们科普各类节水知识,同学们踊跃举手,分享“随手关龙头”“一水多用”等自己总结的生活节水小妙招。现场还特意设置了智能灌溉技术模型展示、节水器具体验等环节,让学生们直观感受科技赋能节水的独特魅力,在动手实践中轻松养成科学用水的好习惯。

“节约用水不分老少,生活妙招就在身边!”走进集宁区青年广场、察右前旗奥特莱斯广场,只见红彤彤的节水标语迎风招展,图文并茂的展板前围满了居民,生动形象的宣传片把再生水利用知识讲得明明白白。社区这场接地气的宣讲,正让节水理念悄悄走进千家万户。在四子王旗、商都县的社区,网格员联合水务公司上门服务,仔细检查居民家中水管、水龙头是否漏水,贴心发放节水龙头、节水袋等物资,把实用的节水服务实实在在送到群众身边。

随着宣传与服务的持续深入,节水理念已逐渐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家庭都摸索出了适合自家的实用节水妙招:“洗碗时,先擦掉多余油污再用水清洗,能少用不少水”“淘米水先用来洗菜,洗完菜还能浇花,一点不浪费”……

“最主要就是做好重复利用,我们家每天会把洗手、洗脸的水储存起来拖地,拖完地的水再用来冲厕所。我总想着,每个人多节约一点,千家万户汇聚起来就有大能量,为建设节水家园贡献力量。”集宁区利民社区居民王伟笑着分享自家的节水经验。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已累计开展各类节水宣传活动36次。从校园里的趣味互动到社区中的实操指导,从政策解读到物资帮扶,全方位、多维度地宣传引导,让节水行为从政策要求逐步转变为群众的自觉习惯。

从三大湖泊的生态复苏到全方位的节水攻坚,乌兰察布用坚守与创新,破解了水资源制约的发展难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筑牢了坚实的水资源基础。如今,这座曾经“干渴”的城市,正以水为媒、以绿为底,绘就一幅生态优美、发展提质的崭新画卷。

【责任编辑:舒靓】
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XXX(署名)”,除与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乐鱼官方端网站登录入口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